华东医药子公司涉嫌接受11份虚开增值税普票被通报 回应称未发现票据入账
幼儿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活动的开设需要从幼儿本身出发,在体现幼儿本位理念的同时,强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化的文化氛围。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文化建设,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并能在愉悦的气氛中锻炼幼儿的探索实践能力。
探寻游戏精神下的园所文化建设
让幼儿能充分、自主地游戏,最大的障碍,同时最大的支持是教师。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让教师先会游戏。我园提出了回归童年原则是课程审议当中重要的参考因素。教师需要在各类游戏以及活动当中,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忆,联想自己是如何度过童年时代的,在童年时代自己都玩过什么游戏,喜欢玩什么游戏。以回归童年原则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教师自身的实际经验引入到游戏当中,使得游戏活动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形成和塑造幼儿园文化风貌。
具体而言,教师要将具有极强趣味性的游戏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并对自身童年玩耍的传统游戏进行重新开发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节奏以及实际生活。教师必须将自己的内心回归到童年,真正体会游戏当中所具有的乐趣,带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建立和谐的幼儿园文化。
创新民间游戏重视游戏的性价比
随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生根发芽,一些民间游戏活动也被引入到幼儿园中。这不但能让民间游戏得到创新与传承,还能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基本的认同和感受力,其对于幼儿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构建民间游戏目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考虑到幼儿的特点、民间游戏自身的价值、本土文化的传承方式等内容。笔者根据我园实践研究认为,游戏活动的创设应秉承“灵巧游戏、自然发展”的理念,重视游戏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明白中国文化中做人的道理。
民间游戏中的“跳房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玩法是将几个小朋友分成对应几组,大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根据抛掷骰子的数字,选择格子进行跳跃,跳跃时需要大家配合,特别是靠前的格子,一个人跳跃过去很困难,需要大家相互帮助,才能最终达到“房顶”。由于现在很多幼儿均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他们很少与兄弟姐妹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情,所以普遍合作意识淡薄。这个传统游戏为幼儿创设了家的情景,以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懂得家人相互支撑才能获得胜利。
类似的民间游戏还有很多,但是需要幼儿教师在课程目标设立后,开始广泛收集各类民间游戏项目,筛选符合幼儿特点、教育规律的游戏活动,并进行创新与改造。例如,为能让民间游戏更好地应用到幼儿游戏活动内,需要重新对其进行整合与去粗取精,包括名称、内容、角色、规则等内容都要重新整理,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符合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身心发展要求。
以游戏文化带动家庭教育齐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课程,其实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家长。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历史、现实的原因,希望通过幼儿园教育助力幼儿在基础教育中取得更大更快的学习成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恰恰是违背幼教精神的。
我园开启了反向致力行动。我们通过游戏活动实践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让家长看到幼儿惊人的发展与成果,从而影响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切实尊重幼儿游戏的精神与文化,形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发力的情形。
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积累经验、学习生活常识,然后应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如不知道价格、购买什么,不会识别货币、判断生产日期、了解营养成分等问题。教师让幼儿分组并自主商量解决办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了解到的内容,然后再参与到游戏中来。
待游戏活动完成后,教师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前去超市购物,感知游戏中的经验如何更实际地应用到超市购物的全过程。家长惊喜地看到幼儿的经验储备,并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对幼儿再次进行超市购物实践经验的传授。通过开展这样的家园联合教育方式,让家长也产生“哇时刻”的学习故事瞬间,知道幼儿巨大的学习能力,明白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的道理。
幼儿园游戏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使得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发展。游戏文化建设能让幼儿回归到游戏与生活的情境中,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幼儿园通过努力创设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游戏,使其智力以及性格能够得到最好的开发和磨砺;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游戏文化的创设与活动创设,把教育、游戏、生活、家庭等因素都融合在一起,使得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强化了家与园的教育合力,实现了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局面。
(作者系黑龙江省鹤岗市教育第四幼儿园园长、省级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6日第2版
相关阅读
生活晚报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生活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生活晚报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生活晚报”,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生活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uixiulife.cn@vip.sina.com。